close
Blogtrottr
家和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家和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文藝復興盛期─ ─米開蘭基羅(2)
Feb 3rd 2013, 01:59

藝術生涯初期

1492年羅倫佐去世後,米開蘭基羅回到自己家中。這段期間他得到佛羅倫斯聖神教堂院長的協助下,他得以利用教堂醫院(l'hôpital Santo Spirito de Florence)的屍體進行解剖研究,一窺人體結構之奧秘。為此米開朗基羅雕刻了一件木製的耶穌像(wooden crucifix,1492-93)回報給教堂。

然而,薩弗納羅拉的末世佈道的陰影逐漸籠罩佛羅倫斯。他批判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更嚴厲指責美迪奇家族的奢華虛榮將會為佛羅倫斯帶來災難。他鼓動佛羅倫斯民眾摒棄一切人間財富和享樂,以求得救贖。他的預言在當時佛羅倫斯面臨法軍的威脅下很有說服力,整個城市人心惶惶。米開朗基羅也處於內心的矛盾中。他信服薩弗納羅拉的講道,但對薩弗納羅拉嚴厲指責希臘羅馬藝術中的人體美又十分為難;他也期待佛羅倫斯以共和制度取代權貴統治,但又愧對美迪奇家族。

1494年10月,就在法王查理八世入侵、美迪奇家族被逐之前,敏感而警覺的米開朗基羅擔心受牽連逃離了佛羅倫斯,先後抵達威尼斯、波隆納,並為波隆納為聖道明會(又譯聖多明我,拉丁文Ordo Dominicanorum)大殿完成最後部分的幾個雕像 (註12)。

一年後米開朗基羅回到漸趨平靜的佛羅倫斯,此時薩弗納羅拉已經掌權,但他並未委託米開朗基羅創作,雕刻家不得不向美迪奇家族的尋求工作機會 (註13)。或許因為佛羅倫斯前景不明,1496年米開朗基羅受紅衣主教之召喚前往羅馬 (註14)。

第一次羅馬之行

在羅馬,米開朗基羅在接待他的銀行家雅格布‧加里(Jacopo Galli)家裏為紅衣主教創作了一尊酒神巴卡斯像。雕像呈現出一個醺醉、站姿傾斜,肉體渾圓、表情呆滯頹廢的青年,腳邊年幼的牧神(或satyr)捧著葡萄貪癡憨笑。或許米開朗基羅想藉此批判縱欲的粗俗可鄙,但表現手法畢竟過於露骨,紅衣主教拒絕接受,這尊雕像便成了加里花園中的收藏之一。


《酒神巴卡斯像》(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酒神巴卡斯像》局部 ─ 年幼的牧神(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然而羅馬之行對米開朗基羅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一是遠離了佛羅倫斯的「薩弗納羅拉風暴」﹕這位狂熱修士使得政治和社會的緊張局勢升高,加上他對藝術採取嚴格審查,甚至焚毀大量不合要求的藝術品,嚴重扼殺了藝術的發展。二是羅馬有大量古蹟提供了米開朗基羅觀摩、學習的機會,而富人和知識精英組成的文化圈也提供他獲得新知、結識未來雇主的可能。

成名作﹕《聖母悼子像》


《聖母悼子像》(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1497年11月,法國駐聖座大使瓊.畢雷主教(Jean Bilhères de Lagraulas.)委託米開朗基羅創作雕塑《聖殤像》(Pietà又譯《聖悼》、《聖母哀悼基督》、《聖母憐子》),兩年後這件作品完成,當時的米開朗基羅只有24歲。端坐的聖母將受難的耶穌擁在懷中,如金字塔般的穩重、莊嚴。人物造形氣勢與內涵、肌肉與布褶的質感,每個細節體的轉折銜接,無不體現出藝術的動人力量。薩利評述道﹕《這件聖母悼子像揭示了所有雕刻藝術的可能…能從一塊巨石裏展露出血肉中亦復難見的自然美感,委實是項奇蹟。》聖母理想化的容顏與情感的內斂也與希臘藝術的古典美學一脈相承。作品面世後立即得到群眾的激賞,然而卻被誤傳為米蘭雕刻家克里斯多弗羅.索拉裡(Cristoforo Solari)所作。於是米開朗基羅利用晚間在聖母胸前的肩帶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註15),從此,「米開朗基羅」這個名字再也不是無名之輩。這件米開朗基羅唯一署名的作品,為他奠定了偉大雕刻家的名聲。

這件偉大的作品雖然廣為世人所贊嘆,卻也有一些人質疑聖母的面貌似乎太年輕了。米開蘭基羅的回應是﹕『堅守貞節的婦女總能永保青春的,上帝也會利用這一點來證明她的美德。』也有人認為聖母並不顯得傷痛欲絕的樣子。事實上,根據希臘以降的古典美學精神,經常認為作品的美感和高貴精神超過現實的邏輯性。所以,悲傷的聖母不但顯得年輕美好,而且表情相當平靜,並未像一般喪子的母親那樣涕淚縱橫、號啕大哭。除了不破壞美感,米開蘭基羅同時也藉此表現了聖母超然的神性。然而唯一流露出無限哀傷的,是聖母的一隻無力的、向上微微攤開的左手,正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和《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註12:在波隆納時他受託為聖多明尼克陵墓創作《聖普羅鳩魯像》等作品。《聖普羅鳩魯像》被認為是他的自雕像,這個看來叛逆的少年像雖也表現出力量,卻缺少後期作品的沉著與莊嚴。米開朗基羅也為接待他的Gianfrancesco Aldofrandid回報製作一尊天使燭台。(不久前,Aldofrandid也收留了流亡的美迪奇家族)。

註13:洛倫佐‧迪‧皮爾弗朗切斯科‧德‧美第奇(Lorenzo di Pierfrancesco de' Medici)委託米開朗基羅創作一尊施洗約翰像。

註14:起因是米開朗基羅將自己製作的沉睡的邱比特雕像偽裝成古董,由中間人賣給了紅衣主教拉斐爾.瑞裡奧。後來主教發現是贗品,要求償還費用,但希望認識手藝出眾的創作者,故將米開朗基羅召到羅馬,要求他製作另一座雕像。(據傳記作家阿斯卡尼奧‧康迪維(Ascanio Condivi)稱,施洗約翰像的委託人洛倫佐‧迪‧皮爾弗朗切斯科‧德‧美第奇建議米開朗基羅把丘比特偽裝成出土的古物,以謀取更高利潤。也有學者認為偽造古物是米開朗基羅自己的主意。)

註15:據瓦薩利記載,作品完成後受到許多贊賞和議論。一次米開朗基羅在現場聽到有人詢問誰是作者,卻有人回答﹕「是米蘭的克裡斯托浮羅.索拉第。」於是夜間米開蘭基羅就帶著鑿子和小燈,在聖母的肩帶刻上﹕「佛羅倫斯的米開朗基羅.波那洛提所作(MICHAELA[N]GELUS BONAROTUS FLORENTIN[US] FACIEBA[T])』。這件作品至今保存在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美東時間: 2013-02-02 20:27:36 PM 【萬年曆】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2/3/n3792263.htm文藝復興盛期─-─米開蘭基羅(2).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bb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