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家和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家和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爸爸的身影,唱著最溫柔的歌
Feb 2nd 2013, 03:41

有一位少年,七歲時母親去世,父親雖然續弦,卻因為長期在外地經商,無法親自照料這孩子,只好委請自己的姐妹幫忙照顧。

在姑姑們的細心照拂下,少年從此和同父異母的手足們一同相伴、玩耍到長大。十七歲時,國共戰亂爆發,少年被迫離開家鄉溫州,帶著行囊投身軍旅,後來又隨著軍隊漂泊到臺灣。倉皇逃難的他,自此失去了僅存的「家」的依靠,孤伶伶地一個人淪落異鄉。多少個寧靜的夜晚,他總是望著皎皎的明月,想起家的溫暖、殷切思念著七歲時失去的母愛……。

對親情的渴望,化成父親畢生的追尋。

孫愛伶娓娓訴說著父親年少時的故事。她說,後來真正改變父親一生的,則是「成家」:「當時,客家籍的外公、外婆大力反對,一方面因為父親是外省人,另一方面則是擔心沒有半點財力的父親無法給母親幸福。但是我的父母最後還是不顧反對,結了婚。」

有了「家」之後,孫爸爸一股腦地將從小缺乏、渴盼著的「孺慕之情」,化為呵護家人的力量。孫愛伶笑說:「我的母親因為從小家境優渥、又是老么,對於家事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甚至有些笨拙。但是,體貼的父親沒嫌過半句,全攬在自己身上。」

就因為失親,孫爸爸尤其看重家庭關係的經營,甚至還在家門口掛上自己提筆書寫的「治家格言」;其中「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更化為孫爸爸具體的身體力行:「後來外公、外婆的經濟情況變差了,有時還三餐不濟。那時,雖然我們自己家裡也不是很寬裕,但是父親二話不說,直接把外公、外婆接來,讓出唯一的房間給兩老,一家子則擠在客廳裡打地舖。但是也因為這樣,我們和外公、外婆的關係十分緊密!」

許多年後,溫州老家的爺爺去世了,親友捎來信息,希望身為長子的孫爸爸能夠回家鄉一趟,並且討論分配家產的事宜。「當時我的父親還在擔任軍職,根本回不去。可是他隨即回了封信,表示他放棄所有財產。他認為自己身為兒子,當爺爺在世時並沒有盡到孝道;他是家族裡的老大,卻完全沒有照料過家鄉親人,所以,就把財產分送給溫州親人,表達自己的心意,甚至之後他還定期寄錢回去補貼家用呢。」

父親對家的無私奉獻,不管是對自己的家庭、太太的婆家,甚至素無往來的大陸老家,他總是盡力照顧求周全……;這一切,孫愛伶全都看到。

懂得愛家,自然懂得尊重他人。

「從小,父親一直教導孩子們要『孝順』,他相信『家和萬事興』,如果一個人能夠把家庭關係經營得很和睦,那麼,對外面的人、事、物,應該也就可以應對得很好。」父親的殷殷訓誡,一直在孫愛伶的心中激盪、提醒著,甚至在她長大後,無論是求學或者工作,也都深刻地影響著她。

也因此,曾經擔任過好幾家高科技公司的高階主管、也曾自行創業的孫愛伶,在挑選員工時,特別在乎員工和家人的關係。「一個孝順、懂得為家人著想的人,自然也會體恤他人。至於那些容易和別人抗衡、起衝突,或者和同事相處不好的員工,仔細探究,就會發現,通常他們和父母或是家人的關係也不太好。」

社工系畢業的孫愛伶認為,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性格、行事影響很大;所以,不管是身邊的助理、秘書,或是公司小員工,她都會適時關心他們和家人的相處狀況:「我發現,在工作上有不錯表現的員工,或者能把員工帶領得很好的主管,基本上他們自身的家庭關係都經營得不錯。」

「安居」才能夠「樂業」,孫愛伶深信,當員工的家庭夠和諧,情緒也就較穩定,同時也會把這樣的氣氛運用到職場、工作上,對公司會有向心力,勞資關係也會較融洽。

回家,最美麗的身影。

許多年前,當長期在海外工作的丈夫決定返臺定居時,孫愛伶也毅然決然地讓出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轉交朋友經營。「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絕對是深受父親的影響,他讓我明白,沒有什麼事情會比和家人好好相處、相互陪伴還要重要。」

童年歲月,交通不是那麼便利的年代,工作再忙的父親,假日裡總是舟車勞頓地大包小包趕回家。父親回家的身影,是孫愛伶記憶裡最快樂的影像。

「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是父親一直以來透過言教、身教,送給孫愛伶的傳家珍寶。幾十年來,她也努力奉行著。
那麼,她又是如何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呢?

孫愛伶淺淺地微笑說:「我沒有特別教導我的孩子,老實說,很多東西,不是用講的,是用做的。除了我父親,連我的先生也是很孝順的人。」

返臺定居,主要是孫愛伶的先生顧及父母年紀漸長,想要多陪陪他們。雖然回臺後的工作是在臺北,但是每到週末,先生總會先回到高雄探視父母,北上時又刻意繞到孫愛伶的娘家,問候岳父岳母。

就這樣,孫愛伶的三個兒子長期跟隨著父母「回家」,看著父母與上一代的親密互動,一切種種,都深深烙印在他們眼底、心裡。

「我的兒子呀,常常主動打電話問候外公、外婆。而當阿姨、外婆打電話來的時候,他們也都會很有耐心地和她們聊天、聽她們發牢騷。我常在想,孩子對長輩們都那麼用心,將來進入社會、職場,待人處事上,相信一定能夠應對合宜,人際上也會相處和睦。」孫愛伶欣慰而滿足地說著。

當年門口上的家訓已經不在了,但孫爸爸對家庭呵護的執著,卻早已化成血脈,在孫愛伶的身上流著,甚至連她決心創辦「臺灣社會向上發展協會」,也是因為深信,如果「家」能夠深深影響一個人,那麼,身為社會的家人,自然也可以透過思想、行動來改變社會。

「我很希望透過許多小人物親身實踐的正向故事,引發大家對自我進行反思、進而改變對社會的態度和觀感,並用自己的力量,一步步地促動臺灣社會向上發展。」孫愛伶堅定的表情和語氣裡,盪漾著自信的神采,那是孫爸爸用自己的失去和獲得,送給她的禮物。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bb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